哲学是最有用的东西,因为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;哲学是最没用的东西,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很难被改变。 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,从休谟到康德,两千多年的哲学史,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,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,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。

你是谁?从哪里来?到哪里去?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 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? 《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?》,对上述问题并没有解答,却能让你像读小说一样了解哲学发展史。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,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。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,但在他们的争吵中,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。现在,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,走进这些天才们的精神世界,做一次轻松幽默的哲学之旅吧。

苏格拉底:永远质问。 ​ 柏拉图:柏拉图学院,苏格拉底的学生。

亚历山大:马其顿王子,建立亚历山大帝国,一百年后,秦国焚书坑儒。

亚里士多德:亚历山大的老师,柏拉图的学生,大孟子十二岁。

保罗:罗马帝国,从犹太教皈依基督教,传播基督教,并将哲学的思维方式(思辨)应用到传教当中。撰写《保罗书信》,成为《圣经》重要组成部分。基督教建立起完善的理论基础。

奥古斯丁:解释了一个人们质疑基督教的关键问题:上帝既然知道亚当和夏娃会偷吃禁果,为什么一开始不去阻止他们?奥古斯丁的解释是,关键在于自由。上帝给了亚当和人类自由意志,所以也必须让人类拥有作恶的可能。

君士坦丁:颁布《米兰特赦》。这条命令保护基督教不再受迫害,并且鼓励基督教的发展。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。后来随着基督教会对哲学家的迫害,哲学家们逃到了阿拉伯,并且将希腊哲学传播到了西班牙。

基督教:随着罗马帝国灭亡,基督教会保留了下来,而且势力越来越大。哲学只能用来辅助神学,不能怀疑神学,更不能凌驾于神学之上。宗教裁判所成了中世纪最有权利,最恐怖的暴力执法者。

马丁.路德: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,他写的批判基督教的文章被传递给平民百姓和贵族们,深受欢迎。后来他与罗马决裂,基督教被分成两大派,罗马一方被称为天主教,支持路德的则被称为新教。再加上东方罗马帝国之前还搞了一个东正教,就是今天基督教主要的三大教派。

加尔文:将新教的影响扩大的整个欧洲,当上新教的教皇,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。26岁写成《基督教原理》。他迫害天主教徒,在日内瓦竖起更多的火刑架。

笛卡尔:数学派哲学家,理性主义(演绎推理),提出“我思故我在”的二元论。发明解析几何。笛卡尔意识到可以把欧式几何的系统应用到哲学研究上。他想像中的哲学体系应该像欧式几何一样,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。然后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来。所谓形而上学即指的是超脱于物理世界之上的道理,就像笛卡尔希望的那样,寻找到一个能高于客观世界,能统领一切事物的真理。

斯宾诺莎斯:笛卡尔的继承者,完美地实现了笛卡尔的想法。发表《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》。他提出了“实体”(绝对存在,不可能被怀疑的东西)作为公设。

洛克:科学派哲学家,经验主义(归纳法)。洛克觉得笛卡尔胡说八道。他认为人的内心就是一块白板,什么都没有,人的思想都是靠后天学来的。无根之木-就是科学派对数学派的攻击。而数学派也找到了科学派的弱点:科学派没法保证结论的可靠性。科学得出的真理顶多是一种概率的真理。

莱布尼兹:和洛克辩论,反驳经验主义者只强调经验,不承认必然规律。提出单子论。他的一句名言: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。莱布尼兹的世界是由一群极小的精神(单子)组成,斯宾诺莎的世界里所有物体是一个整体(实体)。发明了微积分。

牛顿:旷世天才,发现万有引力,为人小心眼。力学理论影响哲学理论,机械论-用物理学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。

霍布斯:机械论的急先锋,从机械论很容易推导出决定论:既然世界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,那么每个事件之间必然要遵循严格的因果律。可怕的地方就在于,一旦我们接受了最严格的决定论,那就意味着人类没有自由意志了。因为我们的意识是由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决定的,而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又由物理定律决定。

休谟:业余哲学家,经验主义者,挑战机械论和决定论,挑战整个科学体系。他有一句名言: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样升起?

康德:纯粹理性批判。他认为人类感觉到的世界,也就是“物自体”经过“先天认识形式”加工后得到的东西,我们叫作“表象”。有一个最常用的比喻:有色眼镜。康德认为,我们这个先天认识形式里,包含了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(一共十二个先天范畴),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。康德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。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,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。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,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。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,理性就又恢复威力了。

黑格尔:真理并不是固定不动保存在世界某处的,真理就是世界变化不止的过程。世界越变化到后面,我们就越接近真理。他认为世界的变化不是无序的,而是有方向的。因为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代替旧的理论的过程要符合一定的规则。这就是辩证法。

叔本华:康德的继承者,悲观主义,著作: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。叔本华认为,物自体是可以了解的,而且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,这个物自体叫做“生命意志”。生命意志就是求生的欲望。比如任何动物的食欲性欲,比如植物破土而出的欲望。但这个生命意志的概念比一般的生物欲望更宽泛,在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它,是一切事物的本质。庸俗地说就是,我们以为自己生活,恋爱,结婚,工作是根据我们的理性选择的。而叔本华认为,真正驱动你的都是种种欲望:生殖的欲望,征服的欲望,等等。意志是充满欲望的君王,理性是头脑清晰的老臣。他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源泉,因为满足不了欲望,人会痛苦;满足了欲望,人又会产生新的,更高的欲望。说白了,叔本华的哲学一半是康德的形而上学,一半是佛教的禁欲观,他把这两者糅合在了一起。

尼采:崇拜叔本华,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,学说完全是散文式的断言。著作: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。叔本华讲的是生命意志,尼采讲的是权利意志。这里的权利不是政治权利,而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更强壮,更富创造力的欲望。对于弱者来说,权利意志就是争取自由。对于强者来说,则表现为特立独行,勇于牺牲,勇于征服,善于创造以及追求权利。传统欧洲人相信基督教的普世精神和卢梭的人文主义,两者强调的都是对弱者的关怀,强调人人平等。尼采不同意。他认为,同情弱者这没错。但弱者不能以此为理,去要挟榨取强者,去拖强者的后腿,这样做是可耻的。他觉得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,而是应该承认痛苦,迎战痛苦。尼采还有一个永恒轮回说。大意是说,假如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各个元素都是有限的,假如时间是无限的,那么有限的元素能够组合出的世界肯定也是有限的,那么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未来无限次的重复。尼采和叔本华一样,都极端鄙视女性。

达尔文:进化论的提出以及对基督教的重大影响。

马克思:辩证唯物主义。马克思和黑格尔类似,认为历史的发展遵从辩证法。不过在黑格尔那里,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唯心的“绝对精神”,而马克思认为决定历史的是物质,是生产力。

罗素:英国段正淳,逻辑实证主义。他的名言,三种单纯又极强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:对爱情的渴望,对知识的追求,以及对于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。

维特根斯坦:罗素的学生,家境富有,说到逻辑实证主义,罗素只是一位干将,贡献最大属他。著作:《逻辑哲学论》。逻辑实证主义者想把语言变得更加严谨,严谨得安全遵守逻辑规则,让语言能完全准确得表达意思,那么哲学就可以像科学一样,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了。维特根斯坦说:凡是可说的事情,都可以说清楚,凡是不可说的事情,我们必须保持沉默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凡是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,内容都很清晰准确。凡是不符合逻辑市政规则的语言,说了也没意义的,就不用说了。

Ps:关键人物梳理部分内容转自豆瓣读书